Should we congratulate or not?

公司里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结婚了发喜糖,生小孩发喜蛋,有些同事甚至发给不认识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会礼节性地道一声“恭喜”。同学的关系更亲密些,会在宝宝生出来之后发个短信,报母子平安几斤几两什么的,我也一律回复“恭喜”二字。不过,每次恭喜的时候,都不禁暗自嘀咕:“等我有了孩子的时候,也会这么做吗?”应该不会。当年结婚的时候,喜糖也只发给几个熟识的同事。

这些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没有过多地去思考,直到刚刚读了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ichard Stallmanreddit.com上的评论。说实话,一开始我确实对Richard Stallman的反应感到很吃惊,在读了正反两方的评论之后,仍然无法接受这种如此直接地表达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方式,但是我不再感到惊讶,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开创自由软件运动,才可能坦然地说出:

I am sorry to hear it.

以及

It helps more people, too.

老子说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解释见《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中的第七句。

在Richard Stallman心里,千千万万的Emacs用户,要比一个亲密战友的新生女儿重要。只是这样的博爱,不仅一般人做不到,也难以接受,而要做这类人的朋友,恐怕要更难些。

老外们对此的评论很有意思,什么人口问题啊环境污染啊都上来了,看得我这个友邦人士要莫名惊诧了。

My working environment is better

很庆幸,到目前为止,我在工作中还没碰到结党营私,也没有老兵欺负新兵的现象,跟他们比起来,我的工作(软)环境简直太好了。工作间隙,同事们可以凑在一起聊聊楼市、股市、或者电影什么的,上网不受限制,我还抽空学习Common Lisp。

说到Lisp,Practical Common Lisp最后几章不打算看了。后面几章都是程序实例,看了一部分,感觉再这样看下去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这种感觉就像当初看完《Learning Perl》之后仍不知道怎么写一个Perl程序一样,有一点点挫折感。其实在学习另外几种语言时也有同样的问题,唯一的不同是我坚持用Perl写程序,也不管当时写出的东西有多烂。

SLIME加Emacs是我准备用来写Lisp程序的环境,感觉SLIME挺新奇的,第一次通过如此交互的方式来学一种语言,希望可以更快地上手。

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只要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工作氛围不好就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问题了,我原先也抱怨过这不好那不好,但是时间久了,心态放平和后,感觉自由度、人性化都是有的,只是没那么理想化罢了。尤其是对比一些凄惨的例子之后,感觉应该充分利用、倍加珍惜工作氛围中有利的一面,可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