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闲了两周了,看样子还要继续闲下去,百无聊赖,只好自己找点事情做。
一直惦记着把我那台双核的机器装上Linux,当初装Fedora Core 5的时候发现网卡不支持,只好放弃,到了Marvell——中文名为“俊茂 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之后,本想尝试一下FC6,可惜第一天忘了带盘,就先装了同事手上的ubuntu Edge Eft。网卡成功识别,一切都很顺利,所以后来也就懒得再换了。
说起ubuntu可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同为Linux系统,它与Fedora的区别还是不小的。首先说安装,ubuntu的安装CD同时也是一张Live CD,而且要Live CD运行起来之后才能安装,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安装前就知道是否所有的硬件都支持,不像我上次装FC5,全弄完了才发现网卡不行。Fedora是一张DVD,几乎所有软件都可以从本地安装,而ubuntu必须从网上下载软件。带宽足够的话倒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公司里一百多人共享2M带宽,要想配好一台开发机还是有点困难的,在装好了基本系统之后,我先后下载了gcc、emacs、vi、apache、mysql、Perl、php。幸好这两周也没别的事情可做,时间多得很,慢慢下载吧!ubuntu上的软件装好后很少更新,不像Fedora,三天两头有新版本出来,有时候一次更新就有个几十兆上百兆的,尤其是更新OpenOffice的时候。
ubuntu的软件包安装工具不错,可以很方便的查看都安装了哪些文件,而且速度很快,而yum的速度就要慢得多,Fedora上的图形界面安装工具很少用,似乎也没有这个功能。Fedora的强项是对Perl module的命名非常清楚,比如Test::Simple对应的包是perl-Test-Simple,而ubuntu上则是libxxx的命名方式,只看名字很难猜出到底是什么module,或者说想安装一个module很难找到对应的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ubuntu上写过程序,包括Perl程序,所以,对于ubuntu的约定还要慢慢适应,慢慢学习。ubuntu的强项是提供了一个emacs snapshot的包,而且其中含有使用–with-gtk编译的程序,这样编出来的菜单和环境就很一致了,而且能够显示更多字符,似乎速度也更快了点。一点点遗憾是这个snapshot是今年9月的,而emacs的版本最近刚刚升级为22.0.90,这意味着emacs 22的发布初见曙光。所以我还是自己check out一份,DIY了一个拥有gtk风格菜单的emacs 22.0.90.2。
最基本的开发工具弄好之后,又开始装bugzilla、mediawiki、gallery2、subversion以及drupal。drupal是看了qyb的介绍,不过我装drupal既不是用来写blog,也不是用来做论坛,而是当一个design & code review tool,为了组里的开发而用。其实一直在找类似的工具,但都不理想,以前在英特尔是同事自己写的一个系统,这次打算尝试一些论坛。我先后装了joomla和drupal,joomla 1.0.11装好后除了admin之外其他帐号一律不能登录,似乎是一个关于cookie的bug,一些人认为这种不能登录的问题应该首先得到解决,我也很同意,但实在没有时间继续纠缠,转而尝试drupal。从ubuntu下载的drupal也不能很好工作,帖子和评论的正文都显示不出来,于是又从drupal的官方网站下载了4.7.4版本,这次终于可以了。陆陆续续下载了一些module,使其与我们心目中的design & code review tool更接近一些,比如forward和subscription功能,另外还用FCKeditor替换了缺省的编辑器。当然,上传文件、显示图片以及thread discussion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能。这是我第一次安装论坛程序,开始的时候觉得怎么装一个论坛也要这么复杂,权限设置散布在各处,后来module装得多了,也就熟练了,发觉也不是特别难,但仍然觉得有点繁琐。
虽然自己玩得很开心,也学了很多东西,但还是希望赶快拿到源代码,毕竟已经一个月没写程序了。
因为你装的是ubuntu的发行版,所以只有bug fix的更新,比较少。如果你装开发版,目前是feisty,更新就比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