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财务数据

银行存款愈少,内心愈感到不安,于是在八月的一天,终于按捺不住,打开Google Spreadsheet,计算了今年以来每月现金流情况(如下图)。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样下去,岂不是破产的节奏!(注:三月没有房贷,四月五月有退税和奖金相继入账,略显安慰!)

到了十月,银行存款眼看就要三位数了,突然收到一张五位数的房产税账单,险些晕了过去。这么大一笔支出居然忘记了,之前还突击还贷来着呢。幸好股票账户一直轻仓操作,即使在最近股市震荡期间逐渐加到半仓,仍然还是有些余钱可以应对燃眉之急。

再也不能这样活!没钱的日子,要开始精打细算了,于是又整理了一张每月固定支出的图表(如下图)。房贷一直是每月最大支出,二月份做了一次refinance,把利率从30年固定5%降到5/5 ARM 2.875%,并且在更换贷款银行的三月无需还贷。儿子在八月上了公立的Kindergarten,省去了之前私立Preschool的学费,但是同时贷款买车,增加了一份车贷。Kindergarten每天只有三个小时,又另外花钱参加了其它的活动。

这张图出来之后顿时感觉之前提前还贷的决定是错误的,以后每月不再额外偿还本金,等到股票熟了之后卖出再说吧。目前最大的任务是保证每月现金流为正!

具体数额(为了网页排版美观,省略了房贷车贷和学费)参见下表,其中还不包括每年要支付的800多的房屋保险和半年800多的汽车保险,以及那五位数的房产税。

Electric Gas Water Trash AT&T Broadband (w/o TV) T-Mobile (2 lines) HOA
2013/10 $47.15 $16.48 $127.26 $39.67 $54.95 $112.94 $120.45
2013/11 $35.28 $23.07 $86.31 $41.76 $54.95 $113.28 $120.45
2013/12 $37.80 $27.81 $92.95 $41.76 $54.95 $112.88 $120.45
2014/01 $53.49 $60.39 $106.23 $41.76 $54.95 $113.22 $120.45
2014/02 $51.89 $43.34 $83.59 $41.76 $54.95 $113.07 $120.45
2014/03 $51.56 $55.17 $90.43 $41.76 $54.95 $113.07 $120.45
2014/04 $51.60 $46.14 $114.37 $41.76 $54.95 $112.03 $120.45
2014/05 $4.55 $33.61 $114.37 $41.76 $54.95 $112.22 $120.45
2014/06 $43.28 $24.20 $125.48 $41.76 $54.95 $112.22 $120.45
2014/07 $38.32 $21.32 $97.54 $41.76 $54.95 $112.67 $120.45
2014/08 $57.11 $20.64 $101.17 $41.76 $55.32 $112.67 $120.45
2014/09 $69.69 $16.99 $115.69 $41.76 $66.00 $112.67 $120.45

下一步的目标是分析每月其它支出的情况,如油费、食品、医疗、房屋维护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明年要开始做预算,并严格执行!

寿险初探

从工作开始就不断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至今未买,原因有三:

  • 对保险不了解;
  • 对推销员不信任;
  • 公司为员工购买了比较全的保险,包括身故险、意外险、医疗险等;

前两天有海尔纽约人寿的打电话过来,推销寿险,恰好之前读到一篇Rethinking Insurance: What You Really Need; What You Don’t,好奇心所至,抽出点时间了解保险中的寿险。

简单的寿险知识

寿险以保障生命为目的,通常以一定期限内(包括终身)是活着还是死亡来决定是否赔付。

最简单的是定期寿险,你选择投保期限(如十年)和投保金额(如十万),然后每年缴费,如果投保期限内活得好好的,那这笔钱就没了,所以又称消费型保险。如果身故,投保受益人将获得赔付,除非是打架斗殴醉酒驾车等保险公司事先声明不予赔付的死亡方式。定期寿险的优点是保费低。

比较复杂的寿险通常都是储蓄型的,还可能有分红,即具有投资功能,这类保险通常为终身保险,它的特点是自己的钱总有拿回来的一天,但保费很贵。

电话推销的,都是后者。在平安保险的网站上,没有明显的定期寿险条目,而太平洋保险的网站上,定期寿险只能作为附加险。

下表是从各保险公司网站上找到的例子,注:起保年龄不同,保费有所不同。

保险名称 年龄 投保金额 投保期限 缴费年限 年费
海尔纽约人寿的安馨定期寿险 35岁 10万 20年 20年 486元
中国人寿国寿祥福定期寿险 30岁 10万 20年 20年 380元
海尔纽约人寿丰溢两全保险(分红型) 35岁 10万 终身 15年 13063元
平安鑫祥两全保险(分红型) 35岁 5万 终身 20年 4330元

推销员的逻辑

曾经和几个保险推销员有过交流,每次都让我非常失望。他们只熟悉上面表格里的几个数字,既对保险本身缺乏了解,也不在乎我的实际情况,稍加追问,便拿出几句车轱辘话搪塞。

举例:

  • 对家人有责任的表现(潜台词:不买我的产品你就是个没责任的人);
  • 有保障总是好的;
  • 强制储蓄,以后可以当养老金;
  • 有分红有收益,还有保险功能,一举多得,多好啊;

最让我来气的一句话:如果你能承受每月xxx元,那么就买我们的yyy保险啊。帮帮忙,我能不能承受得起和买不买保险之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

总之,只需简单几句话,你就可以判断出他只想让你付钱,才不管你是否需要。由于我对保险本身不够了解,碰上这样的推销员,是无论如何不敢买的。

当我买寿险的时候我是在买什么

买一样东西,无非是确定自己的需求,了解对方的产品,两者重叠的部分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交。

首先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离了自己,是否有你在意的人(如父母爱人子女等)无法生存下去。如果有,就买;没有,就不买。这就是寿险存在的意义。

如果确定要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买多少。比如我儿子今年一岁半,假设他26岁能够在经济上独立,那么保额要足够他25年的花费,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再多买一点。具体如何计算,暂时还没有研究;粗略估计,至少应该是百万数量级。

参考上面的表格就会发现,很多人根本承受不起这个数量级的终身寿险和两全寿险,定期寿险是唯一现实的选择。

另外,是不是在保险里添加了储蓄和投资的功能,就一定是好的。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保险只能在保险公司买,储蓄还可以在银行,投资的渠道就更丰富了,股市、基金、债券等等。

相对来讲,保险的灵活性非常差,买了容易退出可就难了,不死也得拨层皮,与之相比,银行存款则要灵活得多,未到期提取定期存款的损失也能够接受。

保险的投资部分透明度也不够,与之相比的开放式基金,可以查到往年收益率,同类基金排名,投资策略,投资方向,重大持仓股等等的信息,当经济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时,还可以退出然后选择损失相对较小的投资品种,而附加在保险上的投资功能,你甚至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用来投资,多少被直接算做了保险公司的盈利

最后就是在哪买。最好是公司替你买,很多公司帮员工购买团体险,比如当年在Intel的时候身故赔付是52个月薪水(即4年年薪),现在Marvell是30个月薪水(2.5年年薪)。不足的部分只好自己去保险公司买,相对来讲,无论是投保还是索赔,都要麻烦许多。买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也需要斟酌,至少不要保险公司早早地倒掉,你还活得好好的。

当然,既然保险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必然是拿进来的钱多,赔出去的钱少,所以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冒多大的风险,而不是获得一份完全的保障。

保险的水很深,需要加强学习,更多参考资料参见我的收藏